通过SSIR月度座谈会提问可持续的奉献
通过“熟议”重新定义奉献的意义
“不是特殊日子的义务,而是日常的选择”
SSIR(Stanford Social Innovation Review)月度座谈会于6月2日在汉阳大学新本馆6楼HEAT会议室举行。此次座谈会上分享了超越以往志愿活动的各种可持续奉献理念。此次活动由三场关于可持续奉献新视角下的模型讲座,以及参与者们围绕此内容展开的“熟议”环节构成。

座谈会这个实验室
本次座谈会是由全球社会创新团SSIR Korea中心与隶属于经营大学Business Lab的社会创新实验室第5期学生们共同策划的月度座谈会的一部分。担任SSIR韩文版编辑的全球社会创新团队金贤中工作人员表示:“SSIR 希望成为一个通过新知识引发思维转变的实验室。”他补充说:“这次座谈会是一次重新思考我们习以为常的‘奉献’并付诸实践的过程”,“通过‘熟议’,大家从多种角度审视奉献并分享了其中的意义。”
十匙一饭:一顿饭的连结
“十匙一饭”是起源于汉阳大学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基础的饮食共享平台。参与者们不仅关注于该项目的善行,还持续思考如何构建一个可以长久维持的结构。

“十匙一饭”是一个由学生在食堂协助进行烹饪和配餐工作,并将这份劳动的回报转化为向其他学生提供一顿温暖饭菜的平台。“十匙一饭”的共同创始人李浩荣代表表示:“十匙一饭是一个将志愿服务、经济价值与校园共同体这三个要素有机结合的模式。这不是某一方的单方面牺牲,而是每个人在自己位置上公平参与、相互连接的结构。我们摆脱了将奉献视为‘给予者’与‘接受者’之间等级关系的传统认知,尝试以人人相连、彼此付出与获得的共同体意识为基础,探索奉献的可持续性。”
POSCO:融入组织文化的“分享巴士”
POSCO一直在思考如何与MZ世代共同进行新型志愿服务的方向。POSCO社会贡献组的金未来代理表示:“我们试图在企业价值‘通过自发参与继承组织文化’与MZ世代新入职员工的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。由此诞生了‘新员工分享巴士’项目。”

“分享巴士”是一个新员工直接走入社区,亲身体验各种志愿服务的项目。金代理表示:“该项目通过实地活动让员工走出教室,体会其中的乐趣并设计为可以持续引发自发参与的结构。这样的经历也成为持续参与的纽带。”
尤其是“分享巴士”的随机分配制度,让新员工能随机参与不同类型的志愿活动,从而在没有偏见的前提下体验各种新的服务并获得成就感。金代理补充道:“通过对志愿服务方式的设计,我们想传达志愿服务可以自然地融入日常生活之中的信息。”
VAKE:成为实践者的转变
VAKE起源于World Vision内部的一次设计思维工作坊。他们不再只是停留在“请捐款”的传统方式,而是构思了一个让人们可以亲自定义问题、参与并采取行动的结构。VAKE代表李恩希表示:“我们希望不只是将人们视为捐助者或志愿者,而是看作实现某件事的存在。”

李代表表示:“我们关注的是人们为何捐助,以及他们在过程中想获得怎样的体验。因此我们在配合志愿服务从被动向主动的变化中,致力于为人们提供‘成为Baker’的体验。”实际上,VAKE在圣水开始的的流浪猫照料项目最初由3人开始,如今已有超过160人参与。以饮食障碍为主题组成的社区,也已成为当事人共同阅读和交流的平台。
VAKE最大的优势在于它坚持“哪怕是微小的参与也是有意义的”这一哲学。李代表表示:“哪怕只有五个人聚在一起,也足以发展出有价值的行动。今后我也希望能将曾经空虚的志愿服务经历转变为一起成长的体验。”
通过“熟议”
此次座谈会在讲座结束后,通过“熟议”的方式参与者们分享了彼此的情感,反思了自己对志愿服务的价值观从而圆满落幕。任美贞(媒体传播专业 4)同学表示:“与以往将志愿服务仅视为牺牲或善意不同,通过这次讲座我重新思考了自我实现和主动性这两个关键词。打破传统志愿服务框架的那些想法令人印象深刻。”全球社会创新团队的姜恩惠工作人员也表示:“通过这场座谈会,我能更清楚地思考‘我在共生社会中应承担什么角色’。同时也思考了学生们对志愿服务的期待和学校应该走的方向。”

在本次座谈会上,“熟议”并不是寻找标准答案的时间,而是自由分享多种观点的过程,这本身就是有意义的。参与者们通过对可持续志愿服务的思考,迈出寻找更优实践路径的一步。